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保山景点 > 和顺侨乡

和顺侨乡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和顺乡位于腾冲城西3公里,古名阳温暾村。和顺的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乡有1300多户,60O0多人。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我省著名的侨乡,全乡侨居国外的人口,为国内人口的100.2%。加上侨眷,为国内人口的167.6%。华侨分布在缅甸、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十多个国家。


自古以来,和顺就是一个文化发达,地灵人杰的地方。走进和顺乡,只见古朴典雅的祠堂、牌坊、月台、亭阁、石栏比比皆是,记载了侨乡曾经繁盛一时的历史和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河边那依依的杨柳,碧波荡漾的池塘,亭亭玉立的荷花,把侨乡的田园风光装点得更加妩媚。水碓是和顺的名景,这里的风光如诗如画,青山如黛,绿影婆婆。碧波粼粼的元龙潭如一面明镜,倒映出古色古香的元龙阁,使人兴味无穷,流连忘返。怪不得一些电影导演、摄影师、画家都喜欢到这里取景画画呢。


“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义,南州冠冕古名乡。”这首小诗是近人李根源所作。切合当地的特点。腾冲,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顺,就在这“官马大道”之旁。和顺的居民,原多为兄弟民族。南诏大理时期,汉族等其他民族逐步迁入,尤以明代为多。这些来自内地的居民,有较高的文化,加上和顺地近缅甸,边境来往比较自由,无需千里跋涉或远渡重洋,边民常有来往,语言易通。因之,遇有军事、外交、商业等方面的公务,常被聘为“通事”(翻译)、向导,有的则在“四夷馆”、“缅字馆”内负责培养翻译人才;有的往来于滇缅边境,经商开矿,做工服役;有的则在缅甸政府、机关中供职,甚至成为要员。如:清代尹蓉,曾被尊为缅王师,许名宽曾为缅王宰辅。一般仅能维生,也有一部分成为有实力的工商业者。乾嘉之际,社会稳定,海禁末开,与国外通商多沿陆路,此时旅缅华侨亦多,也是和顺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自航海开通,腾缅商情锐减。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密支那、腊戍至曼德里的铁路相继修通,由腾冲至缅甸腹地的交通大为改善,云南烟、酒、丝、茶,畅销缅域;缅甸的棉花、玉器、宝石,也大宗采进。腾冲的纺织业也一度兴盛。和顺的经济发展又突起一个高峰。其后,关禁严,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商道一度断绝,生意萧条。


和顺侨胞身在国外,心系祖国。他们热切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时刻关心边疆建设。他们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积极支持革命事业,慷慨捐输,多方奔走,有的为此献出了生命和鲜血。孙中山曾表彰和顺华侨寸海亭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们长期以来,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家乡修桥筑路、建造寺观、培植风景、发展文化教育。村中的公共建设,无一不渗透着他们的心血。


走进和顺村,只见全乡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深渐高,房舍密集,修缮良好,粉墙黛瓦,整洁美观。为数不少的宽敞院落,居住的人很少,因主人多侨居国外,住房仅托亲友代管。村中的大路小巷,全为石条镶砌,平整光洁;甚至村前的田埂上,村后芭蕉关的关坡上,也铺有石条。腾冲多雨,在别处泥泞难行,在这里却不烂不滑。环村而过的清溪上,一座座洗衣亭跨河而建。亭多为两间平房大小,房顶四角微翘,水上立有井字形石条,旁设木条凳。泉从石下流过,触手可及。村民在这里洗衣洗菜,晴天避热,阴天避雨,从田里做活回来,可在此冲洗纳凉。村旁路边,巷口街傍,常有一座座半圆形的月台,地面平展,围有护栏,中有石凳,上覆大青树,每当傍晚,老人相聚谈天,小孩戏。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