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涡阳县新兴镇,占地3000平方米,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9年9月初,彭雪枫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来到新兴集,开创了以新兴集为中心的豫晚苏边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6月又与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二纵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新四军组建后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四师,同年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转移到津浦路东。四师在新兴集期间,司令部直属机关有政治部、锄奸部、民运部、参谋部、军法处、副官处、供给处、拂晓剧团......[查看详情]
明王台,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大有街花井崖北侧,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小明王韩林儿称帝即位的宫殿遗址。当时兴建的宫殿早废,仅存180多平方米的台基,被人们称为“明王台”。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市董家街,与亳州一中为邻。亳州教堂为歌德式建筑,保存较完整,现为亳州“三自爱国委员会”所在地,也对教徒和游人开放。 清光绪23年(1897),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白某来亳州传教,并在涡河北岸建立了教堂。白某回国后,宣统2年(1910),美国人包治丕、包万德、包爱德等人自山东来亳,接替白在亳州从事的传教事务。民国时期,牧师为美籍人邵士德。
位于亳州市双寺街。据寺碑记载,该寺曾于明万历年间重修,则始建年代当在明万历以前。相传系从北京来亳经商的穆斯林集资兴建,故名北京寺。历经沧桑,保存较完整,有大殿、南北讲堂、腰厅、大门等建筑,并设有女寺。1982 年修复开放,现有阿訇2 人。亳州市伊斯兰教协会设此。 与北京寺同时兴建的还有一座城里清真寺,因与北京寺相邻,一北一南,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南京寺。两座清真寺规格型制相同。
道教庙宇。在安徽省蒙城县城东关。宋元丰元年 (1078),知县王竟创建于涡河北岸漆园城,后被黄河水淹没,明代万历九年(1581),蒙城知县吴一鸾于今址重建,时有逍遥堂、梦蝶楼、大门、二门、鱼池桥、观鱼台、道舍等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崇祯五年(1632),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增建五花亭并辟池为濠上观鱼园。后历遭兵劫,遂渐颓毁,所存无几。此祠堂建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主要建筑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台等。每年祭祀,从未间断,至明朝天顺年间被洪水淹没。《庄子祠......[查看详情]
蒙城万佛塔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城中心,是蒙城县的标志性建筑。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塔内现存两块建塔的碑刻:一块在第四层,为宋崇宁元年(1102年)所刻;一块在第十一层,为崇宁五年(1106年)所刻。从两块碑记的相隔时间推断,从五层到十一层即已相隔四年,全塔共十三层,加上基础和塔刹的施工,全塔约修了十年左右。万佛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6米。万佛塔体型不很大,但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它使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为我国南北方......[查看详情]
位于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王墓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皇览》:“涡北凤头村,有成汤故垒”。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据《亳州志》记载:“汤陵西有桑林,是成汤王祈雨处”,东北有桐宫,是伊尹囚禁太甲之处,今具无存。民国25年(1936)辟为 “汤陵公园”,园内广植花木,松柏常青,亭榭翼然,曲径通幽。 现存汤陵为一高大圆形土丘,高6米......[查看详情]
位于亳州古井镇古井酒厂对面,为仿明清宫廷建筑,酒文化博物馆建于1994年,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近2000万元,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古井画廊五大展区,一大批诸如储秀宫慈禧太后专用酒器等国宝在馆内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2008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安徽 “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连同古井酒厂、魏井、宋井,被国家旅游局命......[查看详情]
纪家塔,在利辛县孙集镇纪横沟沿庄北。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塔七层六面,高约10米,仿木结构。二、三层外檐口及门角转弯处,均有砖挑檐和一砖挑出飞檐。塔身第一层嵌青石碑一块,隐约可见“蒙城县嘉庆”碑文。第二层嵌青石匾,镌刻隶书“芳名永垂”,第三层至第七层均砌有拱形佛龛。 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塔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塔体七层六面,塔基平面呈正六边形,塔高约10米。塔旁原有一寺庙,已毁。此塔系仿木结构砖塔。第一层高约2.2米,其他各层高度自下而上逐......[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