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赣州景点 > 通讯社遗址

通讯社遗址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成立于1931年11月在瑞金叶坪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大会期间,开始用无线电对内外播发“一苏大会”的新闻。“这是我们党第一次越过了敌人的铜墙铁壁,向全国人民传播胜利的佳音。”随之又组建了红色中华新闻台。红中社是我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机构,是临时中央政府直属的通讯单位。内设编辑部、材料部和发行科,并组建了列宁室,后建立了《红色中华》编审委员会,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李一氓、项英、梁柏台先后任主笔或代理主笔。1933年后,沙可夫、谢然之、韩进、瞿秋白等任该报编委委员,沙可夫、瞿秋白相继任社长,秘书长任质斌、徐名正。相继在该社工作的有李伯钊、贺坚、袁血卒、张凯、赖绍尧等。红中社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新闻通讯和编辑报纸的双重任务。日常主要业务工作:一是抄收***中央通讯社播发的国内外新闻;二是将抄收的重要消息编成《每日电讯》(1933年后改为《无线电日讯》),供中央领导参阅;三是编辑《红色中华》报在全苏区发行;四是向全国播发新闻稿件等。1934年10月红军主力突围长征时,红中社部分工作人员随军长征,部分人员留守中央苏区。留守人员在瞿秋白领导下坚持出版发行《红色中华》报到1935年1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色中华》于同年11月25日恢复出版。1937年,中共中央决定将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


《红色中华》通讯社自1931年11月成立至1933年4月,社址设瑞金叶坪村一幢民房内。该旧址原系叶坪村民谢益球、谢益逢私宅。始建于1924年,为“四厢三间一横屋”的土木结构民房。1987年经江西省文化厅呈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拨款,将红中社旧址产权收为国有,作为叶坪革命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1月,瑞金市人民政府将该旧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新华通讯社为缅怀老一辈新华人的丰功伟绩,弘扬苏区革命精神,向新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怀着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和厚爱,来瑞金寻“根”问“祖”,并决定将红中社旧址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4年和2000年,新华社先后两次拨出专款,由新华社团委派专人来到瑞金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该旧址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并在旧址内部举办了原状陈列和辅助陈列。该旧址自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50万人次,新华社团委每年都组织本系统团员青年前来瑞金参观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