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晋城景点 > 赵武灵王胡服骑

赵武灵王胡服骑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战国时代,各国为了富国强兵,雄立于诸侯之林,纷纷招贤纳士、锐意变法,政治上、军事上都出现了许多进步的“新政”,涌现了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些变法中,给历史发展以深远影响的,首推关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山东赵国的武灵王胡服骑射。前者是政治变法成功的代表,后者则是军事变法成功的典型。

  赵武灵王,名雍,三家分晋后赵国第六代国君。他大约生于前340年(赵肃侯十年),卒于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

  赵武灵王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一隅。在兼并剧烈的战国,赵国周围为齐、中山(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燕、林胡(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楼烦(今山西西北部迤内蒙古阴山一线)、东胡(今河北张家口外长城以北),秦、韩、魏包围着,于时人称“四战之国”,群觊觎,连年被兵,形势险恶。其中特别是西边经过商勒变法日益强盛的秦国,东南向以济富庶、人丁雄盛的齐、中山和北方居山林高原、“利则进、不利则退”的漂悍能战、惯于军事掠夺的游牧族三胡(林胡、楼烦、车胡)对赵威胁最大。赵武灵王之前,赵在二、三等小国中山的侵扰面前,都往往无力还击。赵武灵王元年至胡服骑射前的19年间,赵国就被秦、魏攻伐战败6次,损兵折将,忍辱削地;同时三胡乘诸侯兼并特别是燕、赵全力御齐防秦的机会,连年发动军事掠夺,北边更无宁日。

  形势如此,是畏思退缩,坐以待毙?还是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赵武灵王勇敢地采取了后者。他一方面客观地正视和分析了当时赵国的处境,处之以谦,养精蓄锐;另一面,他在同三胡交战中,深感中原传统车战的笨重难行,同时也深知胡服骑射便事尚功,就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打破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兵制,效法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轻骑远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相应的紧身胡服、于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下令举国变胡富,习骑射。

  胡服骑射,即改革中原传统的上衣下裳、宽袍大袖的衣冠制度和车战体制,效法北方游牧族骑兵的装束、装备和战术,组建新式的骑兵部队,实行骑战。胡服和骑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变胡服是出于习骑射的要求,习骑射是变明服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原来中原各国的衣冠,上衣下裳(裙),宽袍大袖,脚穿鞋子。这种装束.适于中原席地而坐的习惯,在战场上用于车战尚可敷衍,而对于飞腾驰骋的乘骑,就显得笨重,极为不便。所以,学习胡人的骑射,首先得改服胡人的衣冠。顾炎武说“骑射所以便山谷地,胡服所以便骑射也”;梁启超说“以骑射为目的,而以胡服为其手段”,都说的是这个道理。

  胡服的装束,史载不详。先秦文献中,诸如《竹书纪年》襄十七年、《战国策·赵策二、齐策六》、《楚辞·大招》等,有些一鳞半爪的记载;汉魏六朝以来,刘安《淮南子·主术训》、蔡邑《独断》卷下、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直至沈括《梦溪笔谈》等,已多考述。晚近王国维《胡服考》,可谓考证胡服的结集之作。王氏大意说:胡服传入中原,是从赵武灵王开始的。赵武灵王胡服的形制,所谓“冠褶服之冠、束褶服之带,履褶服之履,则其服为绔褶可知”。据王氏考证,这种装束大体是头戴惠文冠,系后世以武灵王子赵何谥为惠文王得名,又称貂蝉冠、鹖冠等,大体用黄金档装饰,下垂硕长的貂尾,以示英武;身著紧身小袖的上衣下裤;中腰系以黄金作带钩的皮带,类乎近世的武装带;足履长筒皮靴。一言以蔽之,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形制即短身小袖,皮靴皮带,头上著以金或铜饰的羽冠。

  骑兵的装备,首先是配备战马,即胡地以及近胡地区的北方边地出产的善驰骋奔袭的战马,其次是所用的武器,当如《史记·匈奴传》所说一般是弓矢和剑、矛,不外所谓“长兵则弓失、短兵则刀。已武灵王既习胡人的骑射,其兵器亦当如此。赵国新组建民战斗方式,也是远距离我中U够)弓放箭,③短兵相接则自刃格斗。

  队此可以想见,摒弃了宽袍大袖装束和笨重战车,而身著胡服、乘驾轻骑、佩以管矢和剑矛的赵武灵王及其骑兵将士,军容该是何等英武,其机动灵活、飞腾驰骋,又当是何所向披靡。

 

  当然,胡服骑射作为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在酝酿和实施初期,肯定不会是一帆的,除肥义、楼缓等个别近臣理解和支持外,可谓朝野一片反对声。贵族官僚门视胡服骑射为离经叛道,或公开有对,或称疾不朝。从周绍当面指陈武灵王“乃国未通于生服”,“从日后司马迁记载的“群臣皆不欲”看,:广大社会公众也是很不赞成/不达的射的战略;赵国朝野思想、舆论被圣贤之道、中原传统制度和社会习尚牢牢束缚的现实。使之对改革的困难性,具有清醒的估计和充分的认识。正因为这样,他对于变胡服、习射的态度,是坚决明确的。而在推行改革中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则又是极其审慎务实。

  前307年春天,赵武灵王首先在朝廷近臣和重臣肥义、楼缓等之间提出酝酿,组蔡家就诸如改革的必要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可能出现的暂时困难和成功后的大好运等,在君臣间推心置腹地作认真细致的论证,取得高度的认识统一,以形成推行改革U有力的领导核心和指挥中枢。其次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堂堂正正穿上胡服上]然后自上而下、先难后易,集中力量在赵氏宗亲贵族和军队将领中,开展了革新与守任。

  贵族官僚集团以公子成、赵文、赵造、赵燕、周绍、牛赞等为代表、从不同角度.以本手段,极力抵制改革。他们既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盲目自大,又握有极大的权力.在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必须下大力气使他们转化过来,否则改革的推榻直是不可想像的。赵武灵王从派遣近臣直至躬亲登门,对他们逐个进行深入细致的湘教育,以至说理斗争。王叔公子成抗辩说:臣听说,中原,是聪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艄物财货聚集的地方,圣贤教化的地方,仁义道德施行的地方,《诗入《书又沉入《乐》应成地方。现在大家丢弃这些而效法远方之服,是改变古来的传统,叛离祖宗的成法,违背民的心愿。武灵王规劝他说:衣服,是为了便于生活;礼法,是为了便于行事。帝王所以地制宜,因事制礼,旨在利其民而富其国,本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服饰和礼法。你所说是墨守风俗,我所说的是根据人民和国家需要造就风俗。如今我国东隔黄河和薄洛七齐。中山为邻,③却无舟船之用;西北有秦、三胡,却无骑射之备,这何以防守?你只知恶变服之名,却是不见国家的危亡啊!公子成理屈辞穷,只得表示支持改革,武灵王乃给他胡服。赵文。赵造抨击胡服骑射“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④武灵王针锋相对领说:古来历代的风俗本来就不一样,效法哪一个呢,帝王们都不是因袭前代的,遵循哪种礼法呢?所以墨守礼法,不足以超乎流俗;一味效法古代,不足以治理当今。你们不再干扰我的事了。赵文、赵造无言以对。武灵王遂下胡服令。赵燕反对改革,三令五申后,仍拒不穿胡服。武灵王对他这类犟人,提出严厉批评,最后赵燕诚恳表示“臣以失令不用侵辱教,王之惠也,臣敬循衣服,以待今日”,工心甘情愿换上了胡服。将军牛作牛班)反对武灵王把在北地攻克的原阳今呼和浩特东南)作为骑射的试点和基地认为国家有固定的兵籍,军队有现成的常法。改变兵籍会乱起来,失去作战常法则g战斗力。如今大王改变国人已经习惯了的东西,必然要损君而弱国。武灵王说: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B,非子所知/’①武灵王照例对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教育,但并不嫌弃他,不抱成吉果,他欣然换上胡服,并率骑人胡,出于遗遗之门门挺关,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刍素沙漠东缘X直打到榆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漠北东胜一带X辟地千里。又力抵制改革而转化成胡服骑射中独当一面的新式骑兵将领,以至建树了赫赫战功。B于胡服骑射符合广大人民抗击强敌侵掠的愿望,顺应了时代要求,再加上改革过程区了重视说服教育、自上而下\重点试行、逐步推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变法在全国范塞展开。胡服骑射雷厉风行的实施,一支机动灵活的强大骑兵很快组建成功了,收到大的现实效果,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达国的军事改革及其迅速取得成功,使军心民气为之大振,武装力量迅速加强,并使夭为一等强国,一举扭转了往昔秦兵东进和胡马南下的被动挨打局面。从前307年&服骑射开始,至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沙丘宫事变武灵王谢世,十余年间,诸侯赛觊觎于赵,以至强秦反为之刮目相视。而且,赵国的版图获得发展。通过公元前W306、前305、前303、前302、前301、前300、前299、前297、前296诸年连续作战,终oh攻灭了宿敌中山,西北彻底打败了三胡,特别是在所有战争中,始终是所向披靡,大臣,从而使西至鄂尔多斯高原,北至大青山、阴山一线,尽人赵的版图。

  区武灵王下胡服令,在赵全国范围推行骑射,兵制、战术为之一变,使骑兵一跃而为军内主要兵种和主力,推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标志我国由车战时代进人了骑战时在在中国军事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不独如此,胡服骑射迅速地使马普遍用研,大大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山西、内蒙古自古是多民族流徙地区,它们斗争和经济文化交流,民族日趋融合。胡服骑射正是这种民族融合的产物,反过来又了民族融合。因此,赵武灵王的改革,在促进我国统一的民族文化上起了积极的推动。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