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是全国著名的地方性省级博物馆,其前身为甘肃科学教育馆,后于1956年2月12日改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
甘肃省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00多亩,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辟有13个展览大厅和一个讲演室、12个休息室,其中五个为固定性展厅,主要展出甘肃省出土的历史文物、甘肃省的各种自然资源标本、由嘉峪关迁来的魏晋壁画墓和长8米高4米的黄河古象化石,以及红军长征经过甘肃的文物等。
整个博物馆展藏各种物件约十多万件,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而且所展藏物件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都为历史文物,以彩绘陶器、汉唐丝路珍品和佛教艺术瑰宝为三大突出特点,尤以“铜奔马”、“黄河剑齿象”和“淳化阁贴刻石”最为珍贵和出名。
甘肃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众多,实力雄厚,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武威汉简》、《甘肃彩陶》、《汉简研究文集》、《炳灵寺石窟》、《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淳化阁帖选》、《汉简书法选》等多种刊物和书籍。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15元/人
到达方式:兰州市区内可乘坐1、31、32、41、50、51、53、58路公交车直达。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六(周一休馆)的09:00到11:30,14:30到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