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陇东学院坐落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庆阳革命老区,其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12月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陇东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多种办学模式的新型本科高等院校。 学院现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85亿元。现有普通在校学生8060人,各类成人学生4000多人。有继续教育学院、中文、历史、英......[查看详情]
五十载弦歌不辍,半世纪薪火相传,坐落于九曲黄河之滨、十里桃乡的兰州城市学院前身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1958年建校起,历经停办、合并的坎坷之路。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办学后获得新生。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兰州城市学院。目前,学校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基础条件较好,学科专业齐全,教学和科研力量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多学科综合性高等院校。自建校以来,已为甘肃的基础教育事业和各行各业培养人才25000余名。 学院位于......[查看详情]
俗称“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铁桥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 清光绪33年......[查看详情]
景区简介 兰州城隍庙在市张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 景色特点 风俗习惯 兰州多民族居住,风俗各异,民族建筑比比......[查看详情]
在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黄河上,距兰州古城西北1公里,有一座贝雷式钢桁架公路桥,这是古老黄河上的第一座公路桥,号称“千古黄河第一桥”,也是仅迟于上海外白渡桥的全国第二座城市钢桥。 白塔山黄河铁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竣工。桥长230多米,宽7米多,平行弦杆贝雷式钢桁架为桥体,石墩石台,共有5跨。桥面上铺2层木板,两边有扶栏,“旁便徒行,中驰舆马”。桥的两端建有牌坊,上面横匾分别题有“三边利济”,“九曲安澜”的......[查看详情]
这里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较为和缓,因此黄河流经这里时也显得有些悠闲。玛曲...黄河在进入玛曲县时水量并不是很大,只有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但是流出玛曲县时水量则激增到总水量的百分之六十五.
青城高氏源来自于山东渤海,当初兄弟仨随肃王来到甘肃,先是居住在陇西,后移居兰州庙滩子。在战争中二弟、三弟为国捐躯,被封为护旗将军。后举家迁之青城城河村,高氏后人1785年修建高家祠堂保存至今。 高氏祠堂,典型的明清建筑,一进大门是视野开阔的类似大厅,对面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过厅中悬挂着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匾额,白底黑字上书:“进士”二字。幽静古朴,典雅庄重,“源宗渤海家声远,春满青城雨露新。” 2003年,镇里从省文物局争取资金9万......[查看详情]
马啣山旅游小区地处兴隆山南侧呈西北、东南走向,面积为398公顷,最高海拔3670米,山顶如平川,宽约8—10公里,长约40—50公里。马啣山以高山寒带冻土地貌为主要景观特征,高耸的地势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使马啣山的地貌景物与兴隆山截然不同,而与号称地球三极的青藏高原极为相似。马啣山地貌景物奇特,既有冻丘地貌,又有古冰缘遗迹,是考察冰川冻土地貌的重要地点。马啣山气候、植被垂直性分布非常明显,既有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每年盛夏可见到山顶白雪飘、山腰百花艳、山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