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西南隅纱彀行内,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的园林建筑。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小桥频架,曲径通幽,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之称。 祠内收藏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陈列有数以千计的匾联书画等文物。迄今馆藏文物共有5188件,其中历代刻印的三苏文集及有关古籍......[查看详情]
去峨眉山华生温泉的N大理由 理由1 峨眉山华生温泉夏日清幽凉爽,冬季冰雪漫山,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纯净的水质,是避暑,度假,健身的极佳场所。 理由2 景区是峨眉山,乐山大佛,洪雅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雅安周公山旅游交通要道上的重要连接点,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理由3 集娱乐设施为一体,是商务、休闲、会议的理想场所。 全程驴友这样评价峨眉山华生温泉 没有加热的温泉,而且很干净,酒店的服务也很周到。 — — 1388......[查看详情]
云山顶现存的海师洞,相传为海通修习之所,洞内塑海通像,像高约2米,盘膝而坐,手捧装有眼珠的托盘,面容刚毅,威不可犯。据说海通和尚为镇三江风涛,化缘20年,在困苦中积蓄了很多钱财。佛像动工后,有郡吏前来敲诈勒索,结果海通宁肯把自己一只眼睛挖掉,也不肯将钱白白送给贪官。不久没等大佛凿成,海通就过世了。后来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最后才告完成。凿成之初,建有十三层佛阁覆盖其上,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嘉州小三峡在四川乐山市北约23公里的岷江山。北为犁头峡,中为背峨峡,南为平羌峡,全长8公里。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州(今乐山)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孔道,峡区河道蜿蜒,江水碧蓝,两岸风光绮丽。峡内两壁水面以下多岩壑,生产江团,素为嘉州名肴。自平羌峡以下至乐山一段江流,又名平羌江,沿江古迹甚多,久负盛名,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有"影入平羌江水流"句,即此。平羌江南口东岸有小镇,名板桥溪,唐称青溪驿,系历代邑宰迎送大僚上司处,杜甫有《宿青溪驿怀张员外十兄》诗。板桥溪......[查看详情]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至大佛脚,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栈道第一折处的“经变图”雕刻精细,形象生动,线条优美,并刻有楼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凌云栈道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栖鸾、兑悦两个山峰的悬崖绝壁间,被诗人赞为“崖壁上的交响诗”。它削壁穿洞,架虚构空,藏奇露险,婉蜒曲折,似一条腾空的云龙。 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10月开放。全长约500米,北端与大佛相连,南端与璧津楼相接,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绕佛足,穿“洞天”,便到了栈道北端。相传这里是龙王三太子求学于苏东坡的上山路径,因此被称为“三太子入海处”。往前,是一段悬空架设的“百步栈道”,崖壁上刻着张爱萍、马识......[查看详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位于凌云山灵宝峰上,故名灵宝塔。凌云山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汇流处,除因青衣江而得名青衣山外,又因为有栖鸾、集凤、灵宝、丹霞、祝融、拥翠、兑悦、望云、就日等九峰而得名为九顶山。九峰中以灵宝峰最为奇特,又有宝塔一座,更加引人入胜。清人有诗赞曰:揭开灵宝擘云根,三水交投万马奔;光相娑罗坪外见,诸峰罗外此峰尊。据载,自唐以来,峰峰皆有寺庙,是佛教圣地。这里山高林密,风景幽雅,素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云之誉。宋代......[查看详情]
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0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内物种十分丰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种132属24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二级保护的有银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陆栖脊椎动物有25目75科268......[查看详情]
美女峰风景名胜区位于乐山市沙湾区城南7千米,系峨眉山脉第三峰,海拔2027米,海拔从800米递增到1330米,以山、石、峰、洞、泉为主题,构成奇、真、巧、野的独特景色。因形似美女仰卧,被郭沫若誉为"睡美人"。美女峰景观以沙湾石林著称。方圆约10平方公里的石林,山石奇美,植物茂盛,石峰石笋如兽似神,似动犹静,形态万千;石盆景藤缠石、树夹石,石树争辉。溶洞穿山而过,清泉瀑布绕石而行,是集"山、石、峰、洞、泉"于一体,兼具位高、险峻、秀丽等特点的岩溶景观,是......[查看详情]
五通桥景区位于乐山市南24公里,是一座颇有特色的水乡古镇。涌斯河和芒溪河把五通桥分为四望关,青龙嘴、竹根滩三部分。五通桥依山傍水,青山照映,绿水环绕,玲珑秀丽,民俗独特。清代诗人李嗣源称赞“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故有“小西湖”之称。 五通桥融山、水、树、镇为一体,水多桥也多,镇内各种风格的桥把3片陆地连结起来,荡舟河上,穿行桥下,可领略小镇风光。五通桥的另一景观是这里的黄木角树,几百株苍劲雄伟,枝繁叶茂,童童如盖,树沿着河,街沿着树,......[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