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神灵寨森林公园位于洛阳西南90公里的洛宁县,在县城东南26公里处。景区总面积5300多公顷,有2200多种植物,300多种动物,景区内古藤老树,林海浩瀚;涓涓清流,潭瀑相连;奇峰怪石,古刹名山;既是道教圣地,又是古战场,不但山水奇特意境美,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我国最大的石瀑群,别具特色,那石瀑如江海倾泻,银河倒卷,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景区分神灵游园、神灵秀水、神灵名山,神灵古刹四个浏览区,全程过小桥,清风伴唱;走栈道,怀古思今;踏石阶,香烟通......[查看详情]
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九都东路北侧,是在"潞泽会馆"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兴建而成。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潞泽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系山西潞安府(今长治市)和泽州府(今晋城市)两地的商人集资所建,是用于同乡商人传递信息和物资集散的场所,是晋商文化的产物。会馆占地面积15750平方米,现尚存有前殿(戏楼)、东西钟鼓楼、中殿、后殿及东西廊房等,建筑装饰十分考究,雕梁画栋,飞檐挑角,气势雄伟,格调古雅,......[查看详情]
丽京门位于洛阳西关,是洛阳古城的象征,经开发改造后为集古迹、民俗、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天后宫、九帝宫、三神殿、城隍庙、观音殿等古迹庙宇分列其中。 丽京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曰丽京门,北曰宣辉门。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丽京门缴枪投降。解放洛阳时,其它城门都攻破,唯有丽京门久攻不下,国民党被围自动投降,丽门城楼屡经毁败、屡经修复。今日的丽京门,......[查看详情]
龙门石窟四雁洞是一个盛唐时期的中型洞窟。该洞窟的窟顶是一个莲花藻井,莲花藻井的四周有四个飞天的四飞雁环绕,奇特的是这四只雁的腿都十分细长,和鹤腿相似,四雁洞之名即来源于此。佛经中曾以五百雁来双喻五百罗汉的故事。这里雕刻四雁可能是用寓意的手法,以雁来比喻罗汉。这在龙门石窟中也仅此一处。
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密宗属于中国佛教的派别之一,它源于印度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以后,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后一个派别,密教传入中国以及在中国的弘扬乃至远播日本,朝鲜期间,还有密宗领袖和他们的宗教活动,都和洛阳及龙门石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查看详情]
过漫水桥来到了东山石窟。在东山脚下的公路未开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相临擂鼓台的三个洞叫擂鼓台三洞。这是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中国佛教的禅宗是以专修禅定为主的教派。“禅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杀虑的意思。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查看详情]
龙门石窟宾阳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到了80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查看详情]
西苑公园原名植物园,始建于五十年代末,初建为苗圃,一九六二年定名植物园。坐落在洛阳市南昌路与九都西路交汇处的隋炀帝于公元605年所建“西苑”遗址上,后更名西苑公园。占地220亩。是一座以栽培名贵植物为主体,兼有游园性质的古典式公园。 西苑公园大门是具有民族风格的门楼。迎门有一大型唐三彩瓷板壁画(西苑胜景图》,再现了1300多年前隋代西苑的美丽胜景。园内中心是人工湖,面积16000平方米,湖面时阔时狭。湖中有岛,岛上奇花、异木、亭阁相映成趣。有曲桥、平桥等桥......[查看详情]
莲花洞又名伊阙洞,在龙门西山奉先寺以北。开凿于北魏晚期,因窟顶浮雕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主尊为圆雕释迦牟尼游说倚立像,高5.10米。两侧浅浮雕众位弟子,其中右侧的迦叶手持锡杖。洞中的佛龛琳琅满目,龛额构图精美,既有尖拱、楣拱、屋檐拱,又有璎珞、帷幕、流苏,还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变化多端。洞顶大莲花旁高浮雕6个手捧果品、迎风飞翔的大型飞天,使整个藻井显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龛就在这座洞里......[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