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马鞍山景点 > 采石公园

采石公园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采石公园是采石旅游的主景区,公园内包含了山水、园林、遗迹,是一个自然风景与文化景观完美结合的文化公园。公园一面临江,其余三面被锁溪河环绕,经由锁溪桥跨锁溪河进入公园,迎面便是郭沫若题写的采石公园影壁,其后是葱茏的翠螺山。

游采石公园可分为南北两条路线,南线为水泥车道,可驱车直达太白楼前,进而登翠螺山,直接切入主题景点;北线为碎石小径,可步行经万竹坞先到林散之艺术馆,在静谧安详的气氛中嗅吸竹林芬芳,品味水墨丹青,消除旅途劳顿,继而开始太白楼、翠螺山之旅。

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艺术馆是我国草书大家,有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陈列馆。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一生酷爱山林,早年受益于书画大师黄宾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临、吟咏、图貌之,得写生画稿八百余幅,诗作二百余首,尤精于书法。他六十岁起始作狂草,却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誉海内外,有一代宗师之誉。先生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贤,素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后,马鞍山市为他设馆于采石公园内,以遂其愿。

林散之艺术馆设计为园林风格,占地三千八百平方米,绿草茵茵的庭院里主馆、副馆和学术馆三个以茅草为顶,粉墙红窗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主馆名之为“江上草堂”,内藏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一百余幅,大多为草书精品;他生前所作写生画稿及诗作手稿则保存于副馆内;值得一提的,是庭院里有几株史前时代的树木遗骸--硅化木默然伫立,与杜鹃同沐春光,与翠竹共享冬雪。联系草堂内先生晚年自述中曾以“散木”自号,然而散木不朽,便可一窥此艺术馆设计者的匠心了。

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翠螺山南坡下,背靠青山,面向天门开处,大江奔来,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此楼始建于明正统五年,高十八米,三层石木结构,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两院,前楼后祠,古朴典雅。大门门额上书“唐李公青莲祠”,门内两侧回廊嵌有重修纪事和太白生平碑刻,三楼檐下高悬“太白楼”匾额,步入楼内,迎面便是一块绘有“李白举杯邀月图”的屏风,两旁抱柱上是清人所撰的一副楹联:“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举步上得楼去,但见一尊黄杨木雕的李白坐像,手把酒盏,凝神远眺,郭沫若曾有诗赞曰:“赠君三百斗,成诗三万首”。两侧楹联上书“仙从天上谪,月向水中捞”,横额“千载独步”,呼应了传说中李白在此处采石矶上酒醉神游,于江中捞月,不幸落水,后骑鲸升天的神奇故事。

楼后的青莲祠,顺应地势,依坡而建,通过回廊与前楼相连。檐下悬有“太白”匾额,回廊内有碑刻数块,祠堂正厅供奉楠木雕李白立像一尊,只见他衣带飘飘,昂首扬眉,两手倒背于后,神态潇洒狂放,微含醉意,好一副诗仙风骨。两侧抱柱上有一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横额“陵昂青云”。

采石矶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是采石自然风景中最负胜名的景观之一,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等诗篇就作于这里。这一景观,是指翠螺山西麓临江一带高约五十米的悬崖峭壁,它兀立凌空、怪石嶙峋、草木附生、飞鸟营巢;其下,江流回转、波涛拍岸、帆樯过往、商旅不息,古人以水边的石壁为矶,故而得名。它与城陵矶、燕子矶并称“长江三矶”,而采石矶尤以山势险峻,风光旖旎闻名,自古便多有美誉。南朝萧梁诗人王僧孺赞为“危岛耸峙,枫林如画”;唐代大诗人李白写到“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袱间,回波自成浪”,其他如白居易、刘禹锡、沈括、梅尧臣、陆游、文天祥等都曾到此游历,并留下诗赋题咏,可见其得名日久。尤其奇特的是,采石矶下,还有一个石洞,每到夏秋水势浩大的时候,江水便能从石洞中漫上岸来,而冬春枯水时节,游人可沿洞里的石阶下到江面,掬一捧清冽的江水,如此,游一山便可以自下而上饱览江南的山水之妙,实在是不可多得。采石矶之闻名,不仅在于它的景致,还在于它所在的江段有两个江中的沙洲,可作渡江的跳板,而作为制高点的翠螺山便成了扼守长江天险的要津,自古乃为兵家所必争。历史上的许多战争都与这里有关联,《后汉书》中记载:“丹阳疆域独称,南有牛渚,东吴每宿重兵其地”,东汉末年,孙策于此大破刘鳐的牛渚营,奠定了东吴的国基。人们捻熟于耳的周瑜、陆逊都曾屯兵于此,直至近世的太平天国战争,这里也始终是双方的攻防要地。如此丰富的历史,为后来人留下了无穷的忆念空间。

三元洞

三元洞由翠螺山下一个通达江面的天然石洞和石洞上临江壁立的楼阁组成,是采石风景区里颇具特色的一景。这一景观的建造始自清康熙年间,有僧定如率徒在此石洞上方凿岩成屋,并依山势开径,以利人行,石屋中的榻几炉台皆天然石造,供奉天、地、水三官神位于内,“三元洞”便由此得名。康熙二十二年,池州知府喻成龙途经采石,登临三元洞,捐俸鸠工,在定如所凿石屋上建阁,名之为“妙远阁”。至此,三元洞景观的基本构形便形成并延续至今。如今,游人从江面上望去,这里上有楼阁,翘角飞檐、中有石屋,古朴稚拙、下有石洞,曲径通幽;而置身妙远阁内,凭栏下望,但见江涛拍岸,回旋不止。如此人工与天成浑然一体,自然与文化合二为一,实在是不多见的胜景。

赤乌井、广济寺、蛾眉亭、燃犀亭、联壁台、李白衣冠冢、明常遇春登岸大脚印

采石公园风景区内,景点众多,古迹丰富,它们或与先人的活动有关,或与动人的传说关联,仅小小一座翠螺山上便可谓包容无限。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二三九年),翠螺山下,今太白楼西侧建起一座广济寺,并同时掘井一口,此井后来被命名为赤乌井。传说掘井时掘得一块五彩石,被雕凿成香炉供奉在广济寺内,作为镇山之宝,采石地名之由来据说也与此相关。

前面提到,由于李白晚年的最后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所以有传说,李白是在采石江边饮酒作诗时,投江捉月而死的,后来水中的鲸鱼托负李白飞升天界,人们只找到了他的衣冠,因此在翠螺山巅,筑有李白的衣冠冢一座,人们如此丰富的想象,足可见这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不朽诗篇对后世中国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影响是多么深远。而从翠螺山临江一侧崖壁的自然环境来看,这里也的确为自由浪漫的想象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嶙峋的崖壁上,突兀而出的巨石比比皆是,象联壁台以及传说中常遇春攻打采石时飞身登踏并留下脚印的石台,都是下临无地,波涛滚滚,俯看令人目眩的处所,您如果是身临其境还真得注意安全。

古人逢景便筑亭,这是中国古代人工景观的一大特点,翠螺山上也不例外,除了很多因年久而坍塌湮没的亭子外,如今这里还有两座很有名的亭子--蛾眉亭和燃犀亭。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蛾眉亭的位置上,可以看见上游夹江对峙的天门山恰如天边两道婉转蛾眉,如此有诗意的景致也难怪古人要筑亭来长久地驻足观望了。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