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奉国县城遗址位于阆中老观镇。面积约1.5平方公里。南朝梁天监八年(509)分阆中县东北境置白马义阳郡及义阳县,治地在老观镇。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白马郡奉国县,治地依旧。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并歧坪县入奉国县。元代后废弃。今老观镇尚有古城墙一段。 奉国县城遗址交通:从县城坐车即可到达。 奉国县城遗址地址: 阆中市老观镇
充国县城遗址位于阆中天宫乡宝珠村西河南岸。面积约2平方公里。西汉时分阆中县置充国县,东汉初并入阆中县。汉和帝永元二年(90)复分置充国县。后多次变更县名,元代后废弃。现地面建筑荡然无存。1986年,四川省文化厅在阆中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宝珠村河岸约0.6平方公里台地上,汉瓦、汉砖、汉陶碎片,俯拾即是,地下文化层亦暴露多处。 充国县城遗址地址: 阆中市天宫乡宝珠村
武后铜钟 造于武周长安四年(704)。青铜浇铸,钟体高79厘米,口径56厘米,厚2.5厘米,重160公斤。直腹直口,穹窿圆顶,双龙钮。钟身铸有双层阳纹方格,上部一方格内铸有楷书阴文。此钟由合州运送过阆中时,武后已退位,遂留阆中,悬南楼上。清乾隆三十年(1765),知府江权移至汉桓侯祠内,并撰《铜钟行》。 武后铜钟交通:1路、2路、3路。
谯周,字允南,三国时蜀汉巴西郡西充国县(今南部县)人,卒于公元271年,终年70岁。 谯周曾在安汉居住过,故宅在今顺庆城区五里店谯贤铺,其子谯熙遵父嘱言,将灵柩运回原籍安葬。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徙墓于城西十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仍迎归葬于县署后,万历初移葬县署西北隅(今南充市工人文化宫大门内)。 “文化大革命”中,谯周墓被损毁,1988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拔款修复,墓地移入工人文化宫后院大花园中。从花园正中过笔柏行道,登十二级石阶即......[查看详情]
凤凰山,位于西充县境内的多扶镇,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殉难于此。 张献忠,字秉吾,幼年家境地贫寒,明崇祯3年,聚米脂18寨农民起义,号“八大王”,崇祯6年至17年曾五次入川作战。清顺治元年,张献忠率数十万义军第五次入川,以凤凰山为大本营,大战清军。清顺治3年12月1日,张献忠于凤凰山带箭岭中箭牺牲。 凤凰山,海拔414米,蜿蜒数十里,形若凤凰,故名。山上东、南、西三面筑有石寨门,周围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山顶为平地,为“营房地”,曾是张献忠所营处......[查看详情]
“金城山位于兴隆场东南,蓬岳界间,周回百里,高瞻数邑,上有九十九峰,三十六泉,四十八洞,雄胜冠于金邑。山上夏无盛暑,秋即严寒。”(民国18年《新修南充县志》载) 金城山--省级森林公园,主峰海拔824米,是天下七十二佛地之一。“森林苍茫欲滴翠,曲径幽幽几度回,恢宏寺庙古风在,寻奇探险莫忘归”。 明朝文渊阁大学士、宰相陈以勤写的七律诗“我到金城关上门,方知岳外有山尊。高摩赤日分昏晓,雄压诸山是子孙。剑插龙池留胜迹,步虚台树走长根。英雄祠......[查看详情]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历代封建帝王先后在这里设置怼西郡、保宁军、安德军、保宁路 、川北道和川北镇等治所,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 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早在5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生活、聚集。阆中汉为巴郡,隋时因避文帝父讳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清兵初入川时曾为四川首府。 早在13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阆苑仙境”、“阆州天下胜”......[查看详情]
南充奎阁,又名“奎光阁”、“魁星楼”,位于南充市果山公园。 南充奎阁系清嘉庆十一年南充知县王衍庆倡建的一座砖、石、木结构的八方、三层、通高27米的楼阁。阁基为须弥座,高2米,边长4.7米,直径11米。第一层高5.6米,正中供魁星像。大门面西南方,门上有楹联“百尺玉楼高望果州甲第,一只彩笔大书嘉水文章”,横批“文明主宰”,意为“魁星点斗”。第二层高4.4米,供俸有神像。第三层高8米,为钟楼,曾每日早、中、晚三次击钟报时。原钟已毁,现存大铜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