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纽约景点 > 尼加拉瓜瀑布

尼加拉瓜瀑布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中段地区,有着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与南美的伊瓜苏瀑布及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合称世界三大瀑布。它以宏伟的气势,丰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的游人。从伊利湖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水流经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1米,巨大的水流以银河倾倒之势冲下断崖,声及数里之外,场面震人心魄,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大瀑布。高特岛(Goat Island)把瀑布分隔成两大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Horseshoe)瀑布,靠近左(加拿大)岸,高56公尺(185尺),曲折的脊线长约670公尺(2,200尺)。美利坚瀑布接邻右岸,高58公尺(190尺),宽320公尺(1,060尺)。
  “尼亚加拉瀑布”也直译作拉格科瀑布,“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 说话的声音。在他们实际上见到瀑布之前,就听到酷似持续不断打雷的声音,故他们把它称为“Onguiaahra” (后称Niagara),意即“巨大的水雷”。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侧,高56米,长约670米,较小的为亚美利加瀑布,接邻美国一侧,高58米,宽320米。尼亚加拉瀑布及由它冲出来的尼亚加拉峡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其中页岩的不断被水流冲刷,使得瀑布在1842年至1905年间平均每年向上游方向移动170厘米。美加两国政府为保护瀑布,曾耗巨资修建了一些控制工程,使瀑布对岩石的侵蚀有所减小。 
地质构造   在于不寻常的地质构造。在尼亚加拉峡谷中,岩石层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仅下降19-22英尺。岩石的顶层由坚硬的大理石构成,下面则是易被水力侵蚀的松软的地质层。水流能够从瀑布顶部的悬崖边缘笔直地飞泻而下,正是由松软地层上的那层坚硬的大理石地质层所起的作用。更新世时期,巨大的大陆冰川后撤,大理石层暴露出来,被从伊利湖流来的洪流淹没,形成了如今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通过推算冰川后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则有可能是在2.5万年前形成的。当时瀑布应该位于安大略湖的南岸,高度应在100米以上,声势之大,应远非今天所见瀑布之能比拟。 
  尼亚加拉瀑布及由它冲出来的尼亚加拉峡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目前尼亚加拉瀑布所在地的表层岩石属于古生代志留纪的白云岩,抗侵蚀能力极强,但这层岩石之下却是脆弱的页岩和沙质岩层,瀑布的常年冲蚀,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断坍塌,致使尼亚加拉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后退。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渐减小,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为了挽救尼亚加拉瀑布,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美、加两国政府耗费巨资采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后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 
  瀑布水流无沉积物,清澈的水质为瀑布增添了秀色。安大略省和纽约州深知这一自然奇景的重要性,因而保留或获得了瀑布毗邻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将这些土地辟为公园。 
瀑布近况
  发电引走瀑布上游大量的水,已减低了侵蚀的速度。上游 各种巧妙设计的控制工程维持了美、加两边瀑布流量的均衡,而瀑布的水帘也未受影响。瀑布上游一大部分水流被引入四条大渠道中,供下游各发电厂使用。因为担心发生大型岩石坍塌事故,1969年时曾将河水引离美利坚瀑布,对基岩进行加固,并实施了一项广泛的钻孔和采样计画。同年11月,河水再度引回美利坚瀑布。有关方面决定应该对前来参观的公众实行安全防范措施,而企图阻止自然进程的措施则既耗资巨大又毫无必要。 
旅游资源
  置身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女王公园、美利坚瀑布边上的展望点及展望点之下300公尺(1,000尺)处横跨峡谷的虹桥之上。人们可以饱览引人入胜的景观。游客可经人行陆桥由美国一侧通往高特岛,再乘坐电梯至瀑布底部,参观水帘后方的风穴。1842~1905年期间,占河水流量的90%左右的霍斯舒瀑布平均每年向上游移动1.7公尺(5.5尺)左右。此后由于各种控制工程和引水工程的进行,侵蚀有所减小。 
水源简介   尼亚加拉河横跨美国纽约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边界。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条水道,河流蜿蜒而曲折,南起美国纽约州的布法多,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杨格镇,全长仅54公里,海拔却从174米直降至75米,上游河段河面宽2~3千米,水面落差仅15米,水流也较缓。从距伊利湖北岸32千米起河道变窄,河道变窄,水流加速,在一个90°急转弯处,河道上横亘了一道石灰岩构成的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陡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形成了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的水流冲下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之后,在峡谷里继续翻滚腾跃,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上以高于大瀑布的流速每小时35.4公里跌荡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最恐怖、最危险的漩涡急流,又冲进深38的漩涡潭,然后一个蛟龙翻身,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 
  尼亚加拉瀑布总的最大流量可达每秒6000立方米。但是只有30%的水量流向尼亚加拉河河谷断层处,形成瀑布,其余70%的水量被用于发电。为使旅游开发和水力发电更好的相协调,1950年加拿大和美国签订了协议,双方商定在旅游旺季必须保证瀑布有足够的水量,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平时可保持在1500立方米/秒的流量。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