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在竹溪县城南30公里的小汇乡慈丰村,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所刻。崖壁长8米,宽8米。石刻文字直排楷书,正文计9行共68字。字体圆润浑厚,刚劲有力,内容反映了当时营建皇宫在此采伐木材的情形。摩崖四周古树附藤,参天蔽日,清幽静雅,画意盎然。
在县城西南2.5公里。其地有横岭,高五百余米,近顶有红色砂砾崖,高数丈,陡岩壁立,上有横缝,含一石块略似鼓而扁,重数吨,倾斜向下,欲堕不堕,取名悬鼓,清初时于其旁傍岩建庙,名悬鼓观,内有六角亭,供“骚人墨客”饮酒赋诗。有观余亭,登临其上对县城周围风光一览无遗。为郧西八景之一 (“悬鼓青嶂”),常有游人,夏历三月三日踏青时更盛。惜“文革”时被毁。
位于竹山县官渡镇与梁家乡交界处,距县城70公里,由驴头山和松树对峙而成。驴头山海拔1470米,松树岭海拔1250米。峡谷全长5公里,平均宽度约为30米,谷道蜿蜒曲折,逶迤磅礴。两岩峭崖壁立,怪石嶙峋,红藤翠蔓,野树豫章,苍苍茫茫。谷底堵水随物赋形,或静若外事,一往情深,或惊涛拍岸,卷雪千堆。峡中有“驴头山”、“双鱼洞”、“猴跳峡”、“一线天”、“牛肝马肺”、“天狗望月”、“苍龙岭”等自然景色,得天独厚,气象万千。现今,驴头峡已开辟了“堵河漂流”项目,起点从......[查看详情]
又称汤泉寺。在房县城关镇东南12.5公里马栏河南岸,背靠汤池沟口。因寺内有温泉而名。唐代兴建,后多次修茸。清嘉庆间(1796-1820)重修。层楼耸翠,飞阁流丹,澄澈愈疾,为邑中名胜之一。现存建筑面积218平方米,砖木结构。其中大殿,九脊四坡顶,面宽5间,进深3间,轩昂宏伟,古貌盎然。台亭,六角攒尖顶,上下两层,高9米,俏拔卓立,凌云欲飞。寺周山光林影,清池奔泉,幽丽多姿,游人不绝。
地处汉江、丹江汇合处。东起市区,西至郧县西岭下,南起本市浪河镇、武当镇,北到河南淅川县,面积740平方公里,蓄水190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的水库,进入库区深处,真是水天一色,一眼难以望到边,库区是片人工海洋,当地人称之为“水太平洋”。 水库常年水位保持在145.3米,航道220公里,贯通陕、豫、鄂三省,千吨贷轮可昼夜航行,电动泵站星罗棋布,灌溉面积360万亩。库区是一片人工海洋,在河东北面,烟浓缥渺,天水相连,千帆展翅,百轮游弋,水鸟翱翔,鱼腾虾跃。......[查看详情]
伏龙山原称赛武当,位于十堰市茅箭区小川乡境内,东与道教圣地武当山翘首相望,南同野人谜踪之乡神龙架遥相呼应。伏龙山,因其主峰海拔1730米,超过武当山天柱峰118米而得名。 历史沿革:伏龙山风景区原名十堰市赛武当自然保护区,1987年元月经原十堰市政府批准成立。1999年湖北省林业厅以鄂林场字[1999]第081号批准成立赛武当国有林场。2000年5月,十堰市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下文批准成立十堰市伏龙山风景区。因伏龙山风景区主要在赛武当林场境内,......[查看详情]
房县神农峡景区位于房县城南30公里处的桥上乡境内,209国道左侧,从武汉至宜昌市,再走宜秭公路,在50公里处下车即到。 原名"神农峡",后因《房县志》中关于野人在此出没的记载被发现,更名为"野人谷"。峡谷内有躲军洞、野花荡、换彩岭、野人城堡、三潭野谷、龙须瀑布群等景点。 神农峡,因峡中有一山峰,高约200米,酷似人们想象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神农氏,他双眼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炯炯有神的目视着远方,面部慈祥而又微露刚毅,此岩名为神农峰,旁约......[查看详情]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一提到道家功夫,便会令许多人想到武当山、想到张三峰和他所创的原式太极拳。武当山当然是武林胜地,至今仍有许多年轻人上山学武;但是,如果把武当山看成全在棍光拳影笼罩下,那可是大错特错了。其实,武当山除武术外,景色同样美不胜收,武当山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秘地域神农架林区,汉江如游龙北绕,巴山似翠屏南立。海拔1612.1米的天柱峰,周围峰林平均在1000米左右,峰峰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形成“七十二峰大顶”壮观景象。这峰岩的......[查看详情]
竹溪十八里长峡有原始森林2万多亩,森林植物132科591种,有国家一级珍贵树种4种,即珙桐、光叶珙、银杏、红豆衫;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楠木、秦岭冷衫等11种;省级珍贵树种25种,有金钗、黄芪等数百种名贵药材,有各类珍奇动物90多种,是现代自然界中罕见动植物基因库,形成了以原始森林、奇特地容地貌、秀丽山川瀑布、高山牧场和珍奇动植物为主的生态旅游环境。 茂密的天然复层林在峡谷两岸错落有致,乔木、灌木、草木、蔓藤混杂丛生,枝叶相交,藤萝相攀,相与缠绕形成了一......[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