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羞女峰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桃花江北岸,是大自然的杰作。远望羞女峰,看她那线条分明的下颌高高翘起,青云般的长发软软地飘垂,一双粉臂舒展地张开,匀称的长腿,两膝微微弯曲着,双脚浸入清清的江流。俨然是一尊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少女浮雕,人称东方维纳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符鸿基经过八年研究,论证羞山即《史记》中所载“黄帝南巡登熊湘”的湘山。 羞女山,位于资江北岸的修山镇,距县城15公里。临江一面,大小有七个山头,主峰高375米。 美丽的羞女山,有着......[查看详情]
鱼形山水库,在沧水铺镇东边两公里处,位居319国道线上,东距长沙市52公里,西距益阳市25公里,它是60年代末,修建的一座中型水库,因背靠的青山,似一条昂首摆尾欲飞的鲤鱼,故水库以山形而冠名。 水库总面积有4200多亩,常年蓄水量为2500万立方,它先是沧水铺的银湖一片,后来配套修筑了各长十多公里的左右干渠,使“银湖展翅”,浇灌着5修养上镇的十多亩干旱农田,为五乡农民带来了丰收和喜悦。 水库不但拥有一湖青翠碧绿无污染的秀水,而且环抱着青山,满山葱......[查看详情]
裴公亭,位于资江南岸,在资阳桥南端西侧的白鹿山上,是益阳市区一座小巧玲珑的袖珍公园,是市民双休度假的一个好去处。 裴公亭,是为纪念唐代名相裴休而修。裴休字公美,河南济源县人,博学多能,工于诗画,擅长书法,在唐宪宗时,他任兵部侍郎兼领诸道盐铁史,后晋升为中书侍郎和宰相,改革漕运积弊,制止藩镇专横,颇有政绩。晚年遭贬任荆南节度史,潜心研究佛家经学,常路经益阳,小住十天半月,在江边结芦读书诵经,后来人们索性在青山云树之中,修了一座楼亭合一的裴公亭,供裴公读书......[查看详情]
昔日冷冷清清的赫山区来仪湖渔场,如今成了益阳热闹红火的渔农乐园。双休假日,来自益阳市区和宁乡、长沙的游客,踩单车骑摩托,搭中巴坐小车,涌向来仪湖渔场游乐垂钓,使来仪湖成为了城里人垂钓的好场所,休闲的好去处。 来仪湖渔场,位于烂泥湖撇洪河西侧,益欧公路中间,距319国道和长益高速公路,均只有10公里路程,是赫山区畜牧水产局的一个直属渔场。在来仪湖的西边,有一个凤凰湖,两个湖的水面都是几千亩,波光闪闪的湖面,在赫山湖乡的大地上,组成了一幅“有凤来仪”的......[查看详情]
浯溪书院是吉首民族师范的前身,位于峒河北岸的鳌鱼峰之巅。这里环境优美,自古为湘西文化中心、山乡民族教师的摇篮。清人陈孜有诗《浯溪书院晚眺》赞曰: 高馆呤声静,清风引兴徐。 山将人比瘦,心比谷同虚。 野烧寒云缺,村春石照疏。 林前应更好,瞑色袭衣裾。 书院建于明代,明代苗族著名宿儒吴鹤先生曾在这里兴学研文,至清代,书院曾一度兴盛过。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即1936年前,湘西苗族人民举行“革命抗日运动”,书院便成了一所师范学校。历史上,吉首人......[查看详情]
沈从文墓地所在地前身是清代曾任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田兴恕为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也是文人墨客在凤凰休闲观光的场所。又名“杜母园”。 墓穴后有一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是沈从文墓独特的标志。巨石高1.9米,重6吨多,前面刻有沈从文富有哲学内涵的语句:“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背面刻有沈从文侄女婿、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素教授镌刻的挽联。 1911年11月,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得知凤凰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后,曾在......[查看详情]
湖南 → 湘西 → 凤凰古城 → 陈氏宅院 → 概况 陈氏宅院位于古城北东吴家弄,这是一幢工艺精巧的封闭式典型四合院建筑。平面布局较为对称,四周有8 米高的院墙。大门内凹呈八字形,用整块磨平的红砂条石砌筑,有岩石雕琢的雀替。入门,便是前后并列的两栋穿斗式木构架楼房,前后两栋间隔5.7米,左右配以偏房连接,构成四合院,形成中天井。后栋距后院墙尚有两米多,形成后天井,有通道从后栋左侧通前院回廊,整个宅院结构严谨,设计匠心独具。雨天,出入前后栋各室均可走回廊......[查看详情]
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 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 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 ......[查看详情]
凤凰古城一处格外吸引游客的去处,便是去逛那条古色古香的虹桥街。这座名日“虹桥”的大石桥,是由于沱江改道留下缺口而始建的,到康熙九年(1670)又重建一次。它建在开挖的缺口上,为两台两墩三孔,桥净宽8.4米,高11米,长79米,主河槽两个桥墩成船形,恰似一条雨后彩虹横卧在沱江河上,故原名“卧虹桥”。 当时桥上两侧各建有12间悬出桥外的吊脚楼廊房,开设有酒家烟铺和各种商店。沈从文的干爹所开设的“滕回生堂”药店,就开设在桥上的一间廊房里。对于廊房的有趣生活,......[查看详情]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这个简朴的自然的地方沈从文的墓,是从南华山运来的一块天然五彩的玛瑙石,高28米,宽1.9米,厚0.9米,重约6吨,他的骨灰,一部分撒在他墓前家乡的母亲河沱江之中,一部分便安埋在这块彩色玛瑙石下的土中。这块五色石,做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