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襄阳景点 > 襄阳护城河

襄阳护城河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天下护城河,以襄阳护城河宽度为最,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宽度就超来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馀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 襄阳护城河为什麽宽?是地理原因形成,还是人工修建而成?从古到今,襄阳护城河有过怎样的变迁?
  
 襄樊地处华夏中部,据历史学家研究证明:中国从北至南,到了襄樊,地表水骤然丰沛。而只善陆战不善水战的北方民族,在历次南侵过程中,兵临军事重镇的襄樊城下,往往会望水兴叹。聪明的襄樊人逐步认识了水的城防功能,护城河於是一次又一次地在战争间隙被拓宽、掘深,从而形成了“中国第一”。

 原因之一:
 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史料记载和目前的历史考证可以得知,襄阳护城河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宽的护城河。襄阳护城河之所以这麽宽,原因之一,就是源於襄樊悠久的历史。襄樊学者严爱华在《襄樊风情·历史》一书中曾撰文指出,历史上的襄樊是古代几条重要水陆交通线的枢纽,由於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至春秋战国时期,襄阳声名渐隆,地位日重,成为一座重镇。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襄樊境内的诸候国先後为楚所灭,了为抵御韩国的南侵,楚国将具有重要战略、交通意义的襄阳置为军事防御的“北津戍”。襄阳当时就成了楚国的北大门,成了联接楚国与周天子及郑、晋、卫等诸候国的通道。而距襄阳不过数十公里的宜城(现在的宜城市),曾一度是楚国的都城。秦统一六国後,废分封,立郡县,将襄阳以汉江为界,置南阳郡(江北)和南郡(江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据襄阳,分南郡置襄阳郡,襄阳置郡从此开始。
  
  在以後的漫长岁月中,虽然封建王朝屡经兴废更替,行政区划的设置、名称也历经嬗变,但襄阳始终是州、郡、府、道、路的治所。 由於襄樊是我国历史文化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并一直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因此,护城河的宽度为天下之最,并不为过。
  
  原因之二:
  战略防御、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视襄阳为“恢复中原之基本”;清朝著名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对襄阳、武昌、荆州三个重镇在湖广形势中的不同地位曾作过一番分析比较,结论为:“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三郡相较,襄阳殆非武昌、荆州之比也。”
 
  後代史学家对襄樊的军事战略地位有这样的总结:“襄阳为楚北大郡……代为重镇,故典午之东迁,赵宋之南渡,忠义之士,力争上游,必以襄阳为扼要;晋之平吴,元之伐宋,皆先取襄阳,为建瓴之势。”(清·王万芳《襄阳府志》)
  
  历史上,襄樊发生的有史料记载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共有200多次。从每次的战局来看,襄樊的得失,直接关系到中原战争的全局。尤其是当中国出现南北政权对峙时,襄樊的战略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襄樊历史上历时最长、战斗最残酷的一次战役是南宋末年的襄阳大战。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1267年至公元至1273年,持续了6年之久。最後,樊城失守,襄阳失去依附,加之长期遭受围困,城内物质匮乏,等待救援无望,守将吕文焕率部投降。
  
  襄阳城失守後,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公元1274年,元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於1276年攻下南宋都城临安,并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其中,襄阳城高池深,是造成襄阳大战之所以经历这麽长时间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三:
 依据自然条件
 当然,襄阳护城河之所以成为华夏第一城池,还有客观的自然条件因素存在,因为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地在历史的位置也相当重要,而它们的护城河并没有襄阳护城河宽。
  
  池宽水深,水是必要条件。襄阳护城河的宽度与襄樊的水资源丰富是分不开的。古襄阳城内,除了汉水之外 ,还有襄水。这为了护城河的水源补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际上,襄阳护城河在形成之初,并没有这麽宽,它也经历了拓宽、拓深的过程。
  
  当时,不仅汉水、襄水的水源补给充足,水质也相当好。每逢战事吃紧时,城内军民就取护城河的水来直接饮用。後来,随著城内居民的逐年增多,为了保证战时能有充足的饮用水,人们便不断地拓宽护城河。 不仅如此,襄阳护城河还有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据《襄阳县志·岁修章程》一文记载:“宋郭杲旧设二闸,盛涨之时闭北闸,开南闸,放浑水入汉(汉江);大水既退,则闭南闸,开北闸,导清水入壕,方法极为尽善。” 过去,城内居民是通过护城河上的吊桥来与城外取得联系的。护城河加宽後,城内居民如何与外界联系呢?为了方便城内与外界联系,当时在文昌门、阳春门、西成门与陆路相通处,人工修建了一个环岛,以此为支撑建成两段吊桥,帮助城内外联系。环岛内既可以屯兵,又可以成为城内防御的前线。
  
  护城河的变迁
  城墙是沿护城河而建的,由城墙的形状就可以知道护城河的形状。现在人们看到的却是,古城墙大部分依护城河而建,从临汉门至闸口的长门(振华门)区域内,城墙距离护城河却有一段距离,而且这一段护城河居然出现在城墙之内。这究竟是怎麽回事? 这是由於,明代以後,汉水河道有所改变,在现在夫人城的位置上形成了一个水中脊头,导致它以下的流水变缓,泥沙逐渐沈积下来,时间一长,襄阳城东北一带便淤积出大片土城,从而造成这一段的古城墙不再临水。当时,明朝政府根据这种情况,也对城墙进行了改道,新建了大北门。由大北门向东,沿汉水至长门东北角便形成了一段新城墙,新城墙与古城墙所夹的部分就是现在的新城湾。其实,原来 的新城湾内有三分之一都是水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新城湾内有一个襄阳城内最大的湖,称为鉴湖。由於城市进程加快,鉴湖已不复存在。
  
  襄阳护城河得到彻底的治理是在1986年,也就是襄樊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後。最近的一次是在2002年,市委、市政府对护城河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改造。
  
  护城河与襄樊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改变它的水质,在“十一五”期间,有关部门将在汉江上规划兴建一个新的水电站。在这个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护城河的水质问题。有关部门还计划建设两条引水渠,其中一条与南渠相连,这将彻底改变目前护城河的水质问题。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