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西宁景点 > 互助土族故土园

互助土族故土园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境内交通便利,距西宁飞机场50公里,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穿越高寨镇而过,平大公路、威北公路、宁互公路连接境内主要景点。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在一般人的观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雪景念中“土族之乡”便是互助县,土族民族风情又是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因而将互助的整个旅游景区统称为互助土族故土园。
    
    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有风景如画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奇松怪石、林海云涛、流泉飞瀑、珍禽异兽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总面积达11。3万公顷,公园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就有400多种。整个公园风景秀丽、奇景迭出,有药水泉瀑布、达坂红叶、胡勒天池、擎天一柱、十二盘坡、孔雀崖、妖魔洞、小三峡(卡索峡、青岗峡、下河峡)等王牌景点;威远古镇中心有一鼓楼,始建于公元1624年(明天启四年),高1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自然森林8。9米,三层,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雍容大方;在县城威远镇北15公里处,便是南门峡景区,峡口东西两山对峙,绝壁千丈,山上林木繁茂,山下溪水淙淙。始建于1973年的南门峡水库,蓄水量达1800万立方米。“五峰烟雨”在清代就被列为湟中八景之一,龙泉飞瀑、青山翠峰是这里的主要特色,每年六月六,这里一年一度的五峰山花儿会,使这里成了“花儿之海”。互助县境内还有始建于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的佑宁寺、地处湟水北岸,依崖而建的白马寺。
    
    2001年2月,投资80万元兴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风情园正式开园运营,园内安召舞、轮子秋、土族婚礼、篝火晚会等表演项目以及民俗用品展览、土族特色小吃等土族特色旅游项目齐全。威远镇吉家湾村、东沟塘拉村、大庄村等的民俗接待点旅游项目齐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土族人用青稞酿酒,其味清醇甘冽、回味绵长,有“开坛十里游人醉”之美誉。如今,全国最大的青稞酿造基地“青海青稞酒集团”就建在威远镇,生产的三个系列、七十多个品种的青稞酒行销全国各地。
    
    互助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信仰喇嘛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该县还有佑宁寺、五峰寺、玛藏观(即白马寺)、北山林区等景观,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中外游客,慕名到此观光浏览。
    
    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著名景点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境内群峰巍峨,山清水秀,高原特色突出,是旅游避署、疗养度假、科普考察的胜地,是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公园。景区内天然林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带,针叶林、阔叶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共互助土族故土园小溪景观同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是青海省内自然生态系统最完好的区域之一。
    
    明鼓楼
    位于威远镇中心什字,始建于公元1624年( 明天启四年),高18。9米,三层,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雍容大方。
    
    走进土乡人家
    互助县威远镇古城村的土族风情园与“农家乐”是青海重要的特色风情旅游窗口,游人可欣赏到民族歌舞,轮子秋等节目,也可品尝土族风味的午餐。土族的待客方式别具一格。安召舞、轮子秋、土族婚礼、篝火晚会等表演项目以及民俗用品展览、土族特色小吃等土族特色旅游项目齐全。土族人用青稞酿酒,其味清醇甘冽、回味绵长,有开坛十里游人醉”之美誉。
    
    佑宁寺
    原名郭隆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龙王山南麓,距县城30公里,距西宁市60公里。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在历史上曾涌现出大批在海内外享有声誉的高僧哲人,被宗教界公认为佛学研究圣地,其影响曾一度超过了塔尔寺。由于它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国内外信士、游人慕名前来朝觐参观者络绎不绝。山下河谷地带,居住着民风纯朴的土族同胞,使宗教文化、自然风光与土乡风情融为一体,是青海省一处很有吸引力的旅游风景区。
    
    
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传统节日
    
    土族波波会
    “波波"为土族语,意为法师作道场。俗称跳神。青海省互助县土族不仅信仰藏传佛教,而且信仰从汉地直接传入的神(氏)。供奉神(礻氏)的寺庙每年都要举行酬神祭祀活动,一些地方没有固定寺庙,也要搭起帐篷神庙进行祭祀,届时要清“波”来作道场。“波波会”的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卡卦等。“波波会”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互助土族故土园人民表演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时至今日,每年的"波波会"仍香火旺盛,法鼓不停。
    
    土族纳顿会
    “纳顿”是土族人的传统节目。“纳顿”土语为玩的意思。每当夏粮收割完毕,人们为了感谢神灵、欢庆丰收的"纳顿"会的鼓声就敲响了。从农历7月12日一-9月15日,数十里的川道沉浸在节目的欢乐之中,到处彩旗飘动,鼓乐喧天。人们穿上最好的服装从下川到上川,追随着纳顿,笑逐颜开,扶老携幼,探亲访友,畅谈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愿。纳顿会前后持续63天,堪称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了。
    
    七里寺花儿会
    七里寺,原名“慈利寺”,是当地的一座庙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成了“七里寺”,现在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名总称。在七里寺,还有一座药王庙,一个药水泉。
    
    关于药水泉、花儿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七里寺花儿会的起源与这药水泉有密切的关系: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个药王爷,腾云驾雾路过这里。到这地方时,发现这地方相当美,于是他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一不小心,身上的葫芦掉下来了,葫芦一直滚到山沟。在半坡上,塞子开了,药水洒了一地,再后来,葫芦钻到石缝里了。山坡上的都变成了中药材,如黄荠,拘祀,柴葫芦等。滚到山沟的则从石缝里冒出来了,冒个没完,形成泉水。当地一个牧童,他的一头牛,天天下山时总单独行动,渐渐地它越长越肥,越长劲越大,与别的牛不一样,健壮得很。后来,牧音跟着牛,发现牛专门喝这些泉水。于是他也喝,那水与别的泉水味道不一样,后来他才发现泉水还能治病。以后这药水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这里喝水,周围的民众为了感谢药王爷,就在七里寺附近建了一个药王庙,供大家烧香,磕头。过去,除了喝药水,还有人到药王庙求神药。药王庙建后,慢慢地,来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年轻人除了喝水、逛庙会外,渐渐地唱起了花儿,越唱越多,于是形成了花儿会。七里寺的花儿会因此就跟药水泉,药王庙有了密切的关系。
    
    六月初五下午,这里已经搭上了许多帐篷(主要是做买卖的);一些“先行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纵声歌唱。整个会场有一种节目般的热闹气氛。六月初六:四面八方的人们,穿上大红大绿十分鲜艳的服装,乘车、拖拉机、骡车,或是步行,来到七里寺花儿会场。妇女们打着伞,男子们戴上草帽,穿上他们平时也许舍不得穿的最艳丽的服装,唱花儿来了。回望来路,络绎不绝的人流向七里寺涌来。
    
    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风俗习惯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文化活动自家酿青稞酒。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房子为平顶,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卧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陈出新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土族人热情好客,忠实守信。客人来时;主人常说:“客来了,福来了!”客人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盐的浓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锅馍”。若是贵宾,桌上加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盘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丧葬,一般行水葬,部分地区行土葬。
    
    土族人禁忌众多,主要有,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忌在畜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牲畜的生长;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不能问客人“吃饭没有”或“吃不吃饭”等话;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逐客令;进土族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应后,才能入院内;年轻妇女的卧室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姑娘开玩笑;忌客人数他们的羊只;在佛堂、大殿内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从僧侣的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转经轮时,必须从左向右,不可逆转;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大小便。
    
    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美食
    
    烫水烙饼
    民和三川土族的饮食习惯。平时招待一般客人以烤制的馍、油烙饼、凉面最为普遍。对尊贵客人先以烫水烙饼、肉饭等相待。烫水烙饼俗称“蛇落皮”,做法是用开水烫面,拼成薄片,撒上香豆粉和青油,圈起后又摊平。将锅烧热浇上青油烙成。其次上肉饭。将肉切成块,与其它蔬菜一齐烩炒后加水烧开,把擀薄的面切成方块或长条用手掐到锅里。没有肉时把鸡蛋打在锅里替代肉。特色美食普什作
      
    月饼
    中秋节一天,民和三川的土族做月饼。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蒸饼里层层夹上蜂蜜、核桃仁、姜黄、香豆粉、青油等料,表面盘绕着两条揉面制作的花蛇,并用花椒籽点其双眼,蛇鳞凸起,形象逼真,周围空间贴各种揉面精致的花卉图样,蒸熟出笼时月饼里的各种香料从裂缝中露出来,宛如鲜花怒放,香溢四周。另一种做法是在面里加青油、蛋清揉匀,里层夹上核桃仁、蜂蜜、青油调成的馅,然后装在雕刻各种花卉图案的木制模子里压平,取出后放入烧锅里烙成,熟时呈金黄色。在中秋节之夜,待月出来后,家家户户将月饼及其它果品之类一齐端到房顶上祭月。祭过月后才拿回来自己享用。月饼也是这里群众招待宾客、馈送亲友的上等礼品。
    
    油花
    互助、三川土族群众用豆面、大麦面等粗粮做出来的面食。将大麦面或豆面的发面调匀后,卷上香豆粉或炒胡麻粉,蒸熟后食用,叫油花。
    
    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旅游贴士
    1、青海的情歌“花儿”在家时不能唱的,多在田野歌唱得,如夜宿土族人家,切忌不要邀请土族人唱花儿,或听花儿磁带等音像制品。
    2、土族忌讳吃骡、马、驴等圆蹄牲畜的肉,因而,在土族人面前最好不要提及马肉、驴肉、狗肉等,更忌将其带进土族家中。
    3、土族人多信奉喇嘛教,游客应尊重土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