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台怀镇镇北有一小峰,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因为它的地理形势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灵鹫峰故名。据佛教史籍记载,东汉时期,我国佛教最初的传播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台怀镇,见今菩萨顶的形势颇似印度的灵鹫峰,因而命名之。所以也称灵鹫峰为菩萨顶,佛教徒传说文殊菩萨曾在峰顶显灵和说法。 据佛教史籍记载,台怀镇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佛舍利是释迦牟尼的象征,因而最受佛教徒敬仰。 由于台怀镇有灵鹫峰和......[查看详情]
五爷庙,即五台山万佛阁,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我讲,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查看详情]
据运城市约3公里的凤凰谷森林公园由凤凰山和东西两谷组成,一山加两谷,清溪如吟,神丰韵逸,相传一只彩凤当年就是从这里飞出的。蓝天、白云、森林、草地,一切都繁茂而明朗,纯净而妩媚。春季,群树花海,五彩缤纷;盛夏,绿色酽酽,铺翠叠锦;仲秋,满山果香,异卉流芳;严冬,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即使一天之中,亦晨昏雾蔼,瞬息万变。 如果你漫步谷中,路边的山杏、野桑椹、红樱桃铺开了道儿,供你品尝;随处又可见山鸡漂亮的尾巴划过一道道弧线,在你的身前身后落下,林海顿时......[查看详情]
位于兴县。峰厚崖风景区革命纪念地、革命遗址集中主要有“晋绥解放烈士陵园在山西兴县城内北隅玉京山麓。建于1952年。面积近500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山势构筑。分下中上三院,苍松翠柏点缀,远眺近览,庄重肃穆。下院中央建单檐歇山式纪念大厅,雄伟壮观,雕梁画栋,绚丽多彩。中院一泓池水,清盈碧透,石雕小桥纵跨其上。自甬道拾级而上,可直达塔底。上院中矗立着14米多高的纪念塔。正面有毛泽东“晋绥解放烈士塔”题字。其余三面分置贺龙,林枫,李井泉,武新宇的题字。塔前左......[查看详情]
崞阳城隍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北街村。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崞县县志记载,明代弘治五年(1492)建正殿五间,东西廊坊各十间,正殿及两侧廊坊为明代遗构,正殿抱厦梁架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题记,正殿抱厦及西北偏殿为清代遗构。东西长38.4米,南北宽96.8米,占地面积约3217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中轴线现存有正殿1栋,两侧建有配殿,西北角建有偏殿。正殿砖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斗栱为五踩,后檐为三踩斗栱,单檐悬山顶。......[查看详情]
文庙位于代县城内,创建于唐代,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重修。1983年至1986国家又拨款进行维修。 庙南向,分前、中、后三院。后院为崇圣祠。中院正北为大成殿,前有露台、雕栏为护,东西配殿各十一间。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泮池位于戟门前,池前有唐槐两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楼棂星门。门前有“万仞”坊,两侧有“仰圣”、“育贤”二坊,东西对峙,中凿“星聚池”,广约数亩。文庙内东有忠义祠、文昌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左右,清代没有......[查看详情]
宁武管涔山生态旅游区总面积约4.43万公顷,森林面积占50%。区内动植物丰富,野生动物有152种,其中兽类36种,鸟类116种。区内高山耸峙,峰恋奇拔,山脉绵延,横亘千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有旅游景点50多处,如芦芽滴翠、汾源灵沼、象鼻支锅、马营天池、万年冰窖、万佛洞、小悬空寺、管涔林海等,是一处以险山、奇峰、森林、湖泊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近年宁武县经过修复又开放了悬崖古刹栈道和马仑草原供游人观光。
在宁武县城西南60公里石家庄镇定河村北500米处。据碑文记载,庙建于金泰和八年(1208),明永乐和正德年间均有重修,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明代建筑。座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两间,悬山顶。置五踩双下昂斗拱,明间设斜拱,龙形耍头。院内古松掩映,古色古香。殿内置阁,内塑昌宁公(台骀)像,衣冠楚楚,表情凝重,保存基本完整。1981年,当地群众自动集资维修殿宇及舞台。 支锅奇石位于楼子山西麓,传为台骀的指挥台。此石立于约40°的山坡上,周环绿草野花古柏,背倚苍苍管......[查看详情]
万 佛 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山西宁武县城关镇西关 又称万佛禅寺,俗称万佛洞。背依万佛梁山,前临桑干河支流恢河。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又予扩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 寺坐北朝南,分前后两进院落,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牌楼、山门、钟楼、过殿、正殿、毗卢殿、观音楼,左右为东西配殿、僧房。现存建筑除牌楼、钟楼在“文革”期间被拆......[查看详情]
尽管早知道五台山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农历六、七月,三伏骄阳炎炎,燥热难耐,然而五台山却气候清凉,爽快宜人。这里峰峦叠翠,嘉木葱笼,野花烂漫,清泉遍地,伽蓝寺宇,散布其间。时有清风徐徐,拂人面颊,蓝天上白云从头上飘过,洒一阵碎雨,复又阳光灿烂,满目清新。盛夏白昼,气温适中,早晚还略显些凉意。 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五台山,则是群仙毕至。且看其山势,既雄伟,又舒缓含蓄,非纯有险峻者可比。所以,那灵气的寺院,卓越的山景,还是久久的萦......[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