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罗候寺由和尚庙(青庙)改为喇嘛庙(黄庙)之后,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来五台山朝拜喇嘛庙的藏族、蒙族信徒日益增多。这时,罗候寺便辟出一块地盘,修房盖屋,接待他们。到了道光年间,人们就把罗候寺的接待处修建成了一座寺院,这就是广仁寺,也叫十方堂。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即四面八方、天上地下全都包容在内。顾名而思义,十方堂即是接待四面八方来客的地方。广仁寺意即广施仁慈,和十万堂含义相同。
在塔院寺东,塔院寺东口的垂花门就与罗目侯寺的垂花门隔街对峙。简朴大方的垂花门上。寺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为罗汉说。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出家前娶妻生子,儿子取名叫罗罗。罗罗就是覆障的意思。后来,罗罗十五岁出家,成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是佛教史上第一个小和尚。罗目侯寺的命名,即是由此而引出来的,意为佛普满渡众生的地方。二为佛祖说。中国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死后,把教义传给了大徒弟摩河迦叶,后人称为西方第一祖。西方第十六祖也叫罗罗(亦称罗罗多),罗目侯寺是......[查看详情]
忻州的黄河旅游区,包括偏关、河曲和保德三县。黄河经过内蒙托克托县的河日镇后,急转直下,进人约180公里长的"晋陕峡谷"之中,此段黄河,咆哮奔腾,水面时宽时窄,河谷深切,山势险要,河水湍急,气势磅礴,十分壮观。特别是在汹涌澎湃的黄河之中有两个小岛,名娘娘滩、太子滩。岛上风景如画,村民安乐,且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游人至此,恰似身在"蓬莱仙境"、"世外桃园"。举世闻名的"天桥急流",位于河曲县石梯村和水寨岛之间,全长20公里。峡深水涌的急流,连绵不绝的峰......[查看详情]
白云寺,创建年代不详,但据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的碑刻记载,当时曾对白云寺内的南殿进行过修补。以后,民国19年时又曾重修。寺院背靠南坡山,面对东山顶,山载危岩,下临深谷,依山做基,就岩起屋,结构奇特,造形协调。 其殿宇楼阁的布局,地方特色颇浓,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系。回廊可周旋,街道能上下,是一座劳动人民别出心裁的杰作。在离寺不远处的西南山岩石缝中,有碗口粗的几股泉水,谷称“龙崖涌泉”,四时长流,大旱不枯。 白云寺,整座寺院......[查看详情]
忻州洪福寺位于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之北社东。原为一座寺院。现存坐北朝南正殿五间、东配殿五间、西配殿拆剩两间,南面山门一座和四周围墙。 五间正殿悬山六檩,进深三间,构造极其坚实美观。正殿门上正中悬“毗庐真境”匾额,系清道光九年本村李航之书。殿内主塑九尊佛像,零星塑像及悬塑甚多。正中为释迦牟尼,两旁为迦叶、阿难,又两旁为文殊普贤,再两旁辅塑两尊胁侍菩萨,最外两旁为金刚两尊。整个塑像群韵律和谐,排列合度,精妙别致、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想像,与一般翻版习作大有悬......[查看详情]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处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距东冶镇35公里。 南禅寺是一处唐代寺庙,是我国现存寺庙中历史最久的一处唐代原建建筑物。寺院重建十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禅寺座北面南,规模不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查看详情]
原平石鼓寺始建于元代,相传为纪念介子推由舍药院改扩而成。寺内有棵酸枣树生长在石鼓寺的钟鼓楼之间,百年间竟然高10多米左右,成了一处引人的景观,人们都在树上系红布条祈福。从石鼓寺远眺天涯山,重峦叠嶂,山势险峻,奇峰怪石,峭壁耸峙。山势高耸,直插云霄。
“清凉山上说清凉,明月池中望明月。”这是多年来一直在五台山广为流传的佳句。这里清凉山说的就是五台山。相传牞很早以前的五台山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春、秋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冬天滴水成冰,农民根本无法耕作。当年文殊菩萨到此传教时,为改变这里的恶劣气候,普渡众生,施巧妙计到东海龙王处借来了“歇龙石”,才使得这里的气候变的清新凉爽。从此,五峰山也称清凉山,又因五峰山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顶如平台的山峰屹立环抱而成,故又称五台山。据《清凉山志》载:“以......[查看详情]
天涯石鼓山的地理位置 古老的滹沱河在山西大地上造就了一个富饶的忻定盆地。忻定盆地的西部坐落着雄伟的云中山泳,南边屹立着挺拔的系舟山,北部则有五台山脉的西麓连绵盘亘。天涯石鼓山即位于五台山脉西麓的群山之中。 自古以来,天涯石鼓山是崞县(即今原平市)地面上的一大名胜,也是三晋大地上的一处风景奇葩。天涯石鼓山山西距原平市15公里,南距忻州市60余公里,交通可称便利。昔日的崞阳镇(即古崞县县城)东南20余公里处还有一座名山叫作五峰山,也是当地一处名胜......[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