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独石仔古人洞六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春县城北16公里的陂面鹿村岗。洞高15米,宽2~8米,长40米,面积200平方米。有三层文化堆积,厚2.8米。初步发掘出土的打制石器、穿孔石器、骨器、蚌器344件及一枚晚期智人牙齿,动物化石636件。经测定,该洞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遗址,上层文化距今14260年,中层文化距今15350年,下层文化距今16680年。
高流河圩是远近闻名的"怪圩",实际是一个历吏流传下来的民间集市,体现了地方风俗特色。其圩期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地点在合水圩镇以南五公里的高流河的河滩上。平时人迹罕至的河滩,在五月初四这天突然游人如鲫,商贾云集,熙熙攘攘,就象在沙漠中突然看见了海市蜃楼,不能不叫人称奇。2003年,当日到此的游人达到12万多。近年来,由于当地政府的宣传,吸引了中外的游客来这里旅游购物。关于高流河圩的的来历,有纪念剿匪英雄高留千总(明官职位)说,有庆祝剿匪胜利举行盛会说,等......[查看详情]
通天蜡烛在春湾镇的后面,湖水中独立一柱,风光旖旎,江河穿山绕畴,湖岸垂柳依依“通天蜡烛”破水而出,直向蓝天伸出,形如石山,仿如巨烛。用“拔地攀天起,一柱乾坤连”来形容其气势是恰如其分的。 通天蜡烛高七十余米,酷似一支竖着的蜡烛,四缘附着一团团、一块块的石块,像凝固的蜡液,顶端上小石柱,似蜡烛的烛芯。走尽柳堤,进入一条石径。这里是观赏通天蜡烛的最佳位置。早上,太阳刚爬上半山腰,霞光穿过石缝,无数道光柱射到雾气蒸腾的湖面上,通天蜡烛戴上了一个霞环,变得莹......[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