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包山禅寺简介 包山禅寺位于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坞中,据史志资料记载,该寺初创于南朝之初,初名福愿寺,梁大同二年(536)正式建寺。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赐该寺名为“显庆禅寺”;因西山四面为水所包,俗称包山,该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唐肃宗李亨又赐名为包山寺,所在的山坞亦得名为包山坞,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自唐朝至清朝,包山寺代称江南名刹,高僧辈出,寺院亦经历了多次兴废。解放初包山寺曾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时寺院被毁,1995年开始重建,至......[查看详情]
涵村坞位于西山岛西北部,北濒太湖,南倚缥缈峰,三面环山,北侧有环山公路穿过,内有涵村、梅堂坞、孙坞、待召坞4个自然村,有常住居民1000余人。涵村坞内现有果园、茶园2000多亩,其中花果以柑桔、桃子、梅子、板栗、杨梅为主。涵村坞坞口地势较开阔,山坞内沿展较深,分出梅堂坞、孙坞、待召坞、资庆坞等支坞,山坞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涵村坞南面的缥缈峰、笠冒顶,东面的凉冒顶、东胡山,西面的笠帽山、涵头山,均山高林密,植被茂盛。涵村明代店铺,现存店......[查看详情]
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查看详情]
陕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稀罕的。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进步,让武则天重见天日的时机成熟了么?挖还是不挖?什么时候挖?此时,我们呼吁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再次激活这个话题,旨在审视“科学发掘乾陵”的现实意义。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最西的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唐朝第三......[查看详情]
在勉县城西4公里的川陕公路边上,与武侯墓隔汉江(古沔(念mian三声)水)遥遥相峙,自成一体,各具特色。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9年,刘禅才下诏立祠。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其它武侯祠,即湖北襄樊古隆中、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四川成都武侯祠、四川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甘肃礼县祁山堡武侯祠、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等。 ......[查看详情]
大重阳万寿宫位于终南山北麓,西安市西南40公里处户县祖庵镇,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历来享有“天下祖庭”的尊称,“全真圣地”之盛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重阳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原籍咸阳大魏村,宋失关中后,隐居于户县南寺村。金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桥遇汉钟离和吕纯阳二仙授以口诀,次年复遇二仙授以《五篇灵文》,王重阳遂归南寺清修三年,于大定三年(1163......[查看详情]
辋川是蓝田县的嶷山间秦岭北麓一条美丽的川道。川水自嶷关口流出以后,蜿蜒流入灞河。古时候川水流过川内的欹湖,两岸山间也有几条小河同时向欹湖流来,从山上望下去,川流环凑涟漪,好似车辋形状,由此得名。这里特意要提一下辋川,是因为它曾经是唐代著名的驴子据点,诗人兼画家的“辋川别墅”就修在这里。当年王大诗人常和裴迪同游,过着弹琴赋诗的悠闲生活。作有{辋川二十咏》和《辋川图)。现在的“辋川别墅”只剩下改名之后的鹿慈寺。当年雅士情调可见一斑。 ......[查看详情]
秦都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近300年间秦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位于凤翔县城南、雍水以北。从德公元年到献公二年的290余年间,雍城一直是秦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经过十九位国君的苦心经营,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作为国都,雍城筑起了规模巨大的城垣,修建了壮丽宏伟的宫殿,成为当时全国发达的大都市之一。 秦都雍城是中国东周时期秦国都城的遗址。春秋至战国中期近300年间秦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位于凤翔县城南、雍水以北......[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