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丹珠通道――"植物基因库",位于县城西南部的茨开丹珠,距县城8公里。因动植物种类极多,特别是光叶珙桐、秃杉、红豆杉、等珍稀树种特别多,又加之是原始莽林、植被茂密,被多国专家认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陆地生物学多样性关键地区和重要标本模式产地,其地学上的独特性和生物学上的保留作用是我国最重要、最理想的保护区。应称其为--植物基因库"。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神田和高山湖,可达到人迹罕至的中国边境35号界碑。 中国边境35号界碑之外是缅甸,......[查看详情]
河床的尽头有一座桥。对岸悬崖上有一个不大的岩洞,洞口蹲着一只石猴,非常逼真。这就是菩提神猴圣地。在西藏的史料书籍中记载说,藏族人是一只菩提神猴与岩石罗刹女结合成后,生出六个食肉红脸小孩,渐渐进化繁衍而来的。从前那只猴的猴头很突出,就像是一只真正的猴脸,后来在文革时期,被地质考察队作为样品砍走了。现在看到的猴脸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在神猴洞的对岸(河东公路的上方)有一株香柏树,后面隐藏着一个山洞,据说这是神猴的伴侣—罗刹魔女的修行洞。旁边......[查看详情]
白汉洛教堂--白汉洛教堂位于贡山县丙中洛乡白汉洛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法国传教士任安守建。为中西结合的木构建筑,占地454平方米。门为牌楼式样,用六抹格扇装置,二层明间用拱形窗,三层为钟楼。1905年当地民族举行反洋教起义,烧毁教堂,即"白汉洛教案",现存建筑为任安守用清政府赔款重建。 虽然"文革"期间,教堂内的许多文物被毁坏,但经法国传教士传播到民间的法国葡萄酒酿酒工艺得以保留。现在,"白汉洛"葡萄酒及利用法国葡萄酒酿酒工艺酿制的各种......[查看详情]
丙中洛茶马驿道是一条从贡山通往西藏的人马驿道。驿道穿越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转换的整个地带。途中地形、地貌独特,风光优美,景色无以伦比,瀑布无数,珍稀生物繁多,且不乏危险。全程步行,约四-五天时间,到达西藏的察瓦洛。该人马驿道是当年解放军进驻西藏的通道之一,在领略风光的同时,可体会到当年进藏大军的艰苦。
凳埂澡塘距六库12公里,海拔1000米。一百多年来傈僳族人民按照传统习惯,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六都在泸水县鲁掌镇登埂举行“澡塘会”,进行对歌、射弩、上刀山、下火海、洗温泉浴等活动。
怒江的西岸,座落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宽9千米,南北长135千米,总面积12万公顷。山势陡峭,峰谷南北相间排列,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这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森林覆盖率达85%,高山峡谷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自下而上条件。高黎贡山巨大的山体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保护区,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查看详情]
嘎娃嘎普意为高大的雪山,位于丙中洛坝子西面,该山是贡山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终年积雪。居住在山脚下的独龙族和怒族均将此山视自己的发祥地而顶礼膜拜,藏族群众将其列为丙中洛十大神山之首,经文中至今还有与其相关的祈祷和赞颂词。 嘎娃嘎普是独龙语,意为高大的雪山,居住在此山东面的怒族和西面的独龙族,均把此山视为自己始祖的发祥地而顶礼膜拜,而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则把嘎娃嘎普列为十大神山之首“更念其布”来崇拜它。在藏传佛教经文《松义》中也有......[查看详情]
传统的外转线路要沿阿东河到阿东村,再到达升平镇。乡村公路从阿东河电站,通往阿东村。夏季河水瀑涨时,公路时常被淹没。公路的右侧悬崖上,有一岩洞,无路可上,可以想象,能在那里面修行的人非同一般,那就是《圣地志》中提到的莲花生大师修行洞。修行洞的对面,是一座黑色的岩石山,当地人称之为“扎交”。扎交山脚下有一株古老的核桃树,树的旁边有一座小山洞,古代西藏大译师毗卢遮那曾经在这里修行过。由于当时毗卢遮那大译师在这里主修的是度母,所以这座山洞又叫“......[查看详情]